(一)流行病学
结肠癌与直肠癌总称为大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大肠癌为常见恶性肿瘤死因的第4~6位,据1973~1975年资料,全国每年约有37500人死于大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5.29%。在我国大肠癌高发地区有长江下游、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台湾、香港和东北及华北的部分地区。据上海市资料报道1988年上海市区大肠癌的发病率为13.37/10万,年新发病例972人,直肠癌发病率为10.3/10万,年新发病例749人。大肠癌与肺癌一样,是发病率上升的癌肿之一,2000年上海市大肠癌的年发病率估计为46.8/10万,已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如北美、西欧等国家,大肠癌为常见恶性肿瘤的第1、2位,年发病率高达35~50/10万。亚非拉国家如印度、哥伦比亚等国则发病率较低;年发病率为2~8/10万。大肠癌的性别,男女之比为3~2:1,发病年龄以40~50岁之间发病最高。
大肠癌的预后为常见消化道肿瘤中最好者,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385例大肠癌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48.9%和43.6%,1061例直肠癌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47.2%及40.3%,324例结肠癌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54.6%及53.9%。
(二)病因学
大肠癌的发病因素多而复杂,常见者有:
1.大肠腺瘤
此瘤在大肠发病率较高,约占自然人群的10%,从病理形态上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职瘤(混合型)三种。
(1)管状腺瘤约占大肠腺瘤的80%,其恶变率与其大小有关,直径小于1cm者恶变率约占0.7%,1~2cm为4.7%,大于2cm以上者恶变率约占10%
(2)绒毛状腺瘤占腺瘤的4%~5%,其恶变率报告分别为20%~40%。
(3)混合型腺瘤占腺瘤发病率的10%~15%,其恶变率平均为20%。腺瘤和腺瘤上皮增生是最重要的癌前病变。
2.其他
与大肠癌发病有关的因素有高脂饮食,高动物蛋白饮食,低纤维素含量饮食,日本血吸虫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盆腔的放射治疗者,甚至有人报告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女性生殖器癌瘤患者等,大肠癌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为高。
(三)清理
1.部位分布
大肠癌发生部位以直肠为最多,占56%~70%,乙状结肠12%~14%,降结肠3%,脾曲0.6%~3%,横结肠2%~4%,肝曲0.7%~2.96%,升结肠2%~3%,盲肠4%~6%。
2.组织学分类
(1)乳头状腺癌(占7.86%)。
(2)管状腺癌(占67.22%),根据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以下3级:①高分化腺癌:占15%~20%;②中分化腺癌:占60%~70%;③低分化腺癌:占15%~20%。
(3)粘液腺癌(占18.34%)。
(4)印戒细胞癌(占3.4%)。
(5)未分化癌(占0%~2%)。
(6)小细胞癌(占0%~l%)。
(7)腺鳞癌(也称腺棘细胞癌,占0.6%)。
(8)鳞形细胞癌(占0.35%~1%)。
(9)类癌(占0%~2%)。
大肠的恶性肿瘤除癌外,尚有黑色素瘤、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等,但均少见,只占全部大肠恶性肿瘤的1%~2%左右。
3.播散途径
(1)直接浸润:肿瘤可环绕肠腔扩展,也可沿肠腔向上、下浸润,同时可逐渐向肠壁渗透,并可穿出肠壁向肠外浸润。
(2)种殖播散:大肠癌浸润肠壁浆膜层时,癌细胞可脱落于腹膜腔而发生种殖播散。
(3)淋巴道播散:大肠肿瘤如侵犯粘膜肌层,就有淋巴道转移的危险。
(4)血道转移:大肠癌的血道转移相当常见,由于肠系膜血管向门静脉引流,肝脏转移也常见。
4.分期
目前大肠癌仍采用Duke’s提出的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为分期的依据:
Dukes’A期:癌肿浸润深度未穿出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
Dukes’B期:癌肿已穿出深肌层,并可侵入浆膜层、浆膜外或直肠周围组织,但无淋巴结转移。
Dukes’C期;癌肿伴有淋巴结转移。
C1期:癌肿伴有肠旁及系膜淋巴结转移。
C2期:癌肿伴有系膜动脉结扎处淋巴结转移。
Dukes’D期:癌肿伴有远处器官转移,或因局部广泛浸润或淋巴结广泛转移而切除后无法治愈或无法切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