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学
宫颈癌是发生于子宫颈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也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2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它一直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
宫颈癌好发于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妇女,可能和性卫生、早婚、吸烟等有关。各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40岁以后显著增加。宫颈癌的高发地区在中南美的哥伦比亚、巴西、哥斯达黎加等国及亚洲的印度、菲律宾、香港等地区,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约46.5万,每年约有6万左右妇女死于宫颈癌。近30年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下降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8个发达国家,1960~1980年间宫颈癌的死亡率下降了30%。上海纺织系统开展普查20余年,宫颈癌患病率下降了91.6%。北京市1977年宫颈癌普查的患病率为41.35/10万,而1989年已大幅度下降为2.5/10万。美国在五十年代初每年有6万妇女死于宫颈癌。而1995年统计,年死亡4800例。但在世界许多不发达国家,宫颈癌仍然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
宫颈癌的预后相对较好。根据1991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对137个单位,1982~1986年治疗的32052例各期宫颈癌治疗的综合报道,宫颈癌总的五年存活率为59.8%。其中Ⅰ期为81.6%,Ⅱ期为61.3%,Ⅲ期为36.7%,Ⅳ期为12.1%。
(二)病因学
根据近十多年世界范围的研究,宫颈癌发生的进程在各处基本相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起中心作用。而像抽烟等病原复合因素可能随地区而不同。宫颈癌的病因和发病因素主要有:
1.病毒感染
近年来发现3种病毒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有关,它们是人类疤疹病毒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和人类巨细胞病毒。依据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人类疤疹病毒Ⅱ型的抗体阳性率比正常妇女高3~5倍,生殖道内有人类疤疹病毒Ⅱ型妇女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6倍;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检测出人类疤疹病毒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及人类巨细胞病毒及其组成成分等等。
2.雌激素过剩
雌激素能刺激子宫颈鳞状上皮增生。动物实验证明,给小鼠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可诱发小鼠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癌早期患者尿内雌二醇、雌酮与雌三醇(体内的3种自然雌激素,雌三醇是雌二醇和雌酮的代谢产物)的比例偏高。妊娠期间,由于胎盘分泌雌激素,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非孕期高25~40倍,可使子宫颈鳞状上皮显著增生,甚至发生变异,然而,产后即可逐渐恢复正常。此外,尚有文献报道较长时期注射避孕针后,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鉴于上述种种,有些学者认为雌激素过剩可能诱发宫颈鳞状细胞癌。
3.早婚和多产
18岁以前结婚的早婚者比25岁以后结婚者宫颈癌的患病率高13.3倍。分娩7次以上者宫颈癌的患病率明显增高。
4.宫颈的炎症和创伤
宫颈糜烂的存在和分娩的创伤加重了生殖道感染。
5.性混乱和性病
一些调查和研究提出性混乱及多个婚外性伴侣在宫颈癌病因中有重要作用。15岁以前开始性生活或有6个以上性伴侣者,其宫颈癌发病危险增加10倍。男性配偶的性混乱也使妻子的患病率增加。
6.吸烟
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者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增加2倍。吸烟加强了HPV感染因素,吸烟量和宫颈癌的发病危险呈正相关。
(三)病理
宫颈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有:
1.鳞癌 宫颈鳞状细胞癌为其主要的病理类型,约占95%。
2.腺癌 少见,近年有上升趋势,如上海报道由4.15%(1956~1975年)增加到13.97%(1976~1989年),腺癌有多种亚型:粘液腺癌、内膜样腺癌、浆液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腺癌等。
3.混合癌 如腺鳞癌、粘液表皮样癌等。
|